战略合作伙伴

全球系列展






环保圈

行业新闻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3起垃圾案例,重点关注了哪些问题?

01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3起垃圾案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最近这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来得比往年更猛烈一些。

4月6日,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启动,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督察组已经分4批,通报了32起典型案例,范围涉及污水、垃圾、工业园区、自然保护区等多个领域。

对比以往,这轮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最多。《环保圈》查了查去年8-9月间开展的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当时通报了12起典型案例,只有今年这轮的38%;前年7月开展的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了16起典型案例,也只是今年这轮的一半。

当然,去年那轮督察与今年这轮相比有很大区别,一是督察对象的数量不一样,去年是7个,今年是8个;二是督察对象也不太一样,去年的对象是3省市+2央企+2部门,今年的对象则是8省区,没有央企和部门了。

而在今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的32起典型案例里,垃圾处理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总共有3起,占比近10%;而在去年通报的12起案例里,只有1起垃圾处理案例,是“天津津南区大韩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问题突出”;前年通报的16起典型案例中,也只有1起垃圾处理案例,是“青海海北州部分垃圾填埋场设置暗管渗滤液直排环境”。

今年通报的3起垃圾处理相关案例中,范围涉及云南、广西和湖南,分别是:

1云南省景洪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环境问题突出本是治污设施却沦为“污染源”

2广西北海等地生活垃圾处理短板明显环境风险突出

3湖南省湘西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严重滞后小型焚烧炉久未取缔污染严重

《环保圈》看了一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关注的问题主要就是两类,一是各地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已有的垃圾填埋场超负荷运行,或是该建的垃圾焚烧厂迟迟没有建成;二是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不达标、偷排,甚至干扰在线监测设备等。

总的来说,督察组对垃圾问题非常重视,从一则报道中就可以看出。据《中国环境报》报道,督察组为了核实湖南省醴陵市的一处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否存在渗滤液超标排放,曾经3次“光顾”这个垃圾场。

第一次,是在督察正式开始前。3月11日,督察人员开展进驻前的暗查,结果发现醴陵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排口附近管道混乱,有淡黄色的污水从管道连接处冒出,直接排入截洪沟,然后再流入渌江,“现场非常臭”。

不过,正当督察人员打算采样时,填埋场工作人员立即关闭了阀门,“漏水的地方不排水了”,结果就没有采到水样。

第二次,是在4月10日,这时候督察组已经正式进驻湖南了。督察人员第二次来到这里,发现原本混乱的管网已经不见了,而且没有污水漏排,但排水时水槽内有明显的泡沫。督察人员现场提取了两份水样,检测结果显示,其COD浓度均超标,最高超标1.33倍。

由于水样超标,所以4月24日,督察组在结束下沉阶段督察工作后,返回长沙驻地的途中,临时决定不打招呼,再次拜访这家垃圾填埋场。

这一次,他们发现企业正在进行整改,增加了多套处理设施,渗滤液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督察人员再次在排污口取样送检,结果显示COD、氨氮、总磷浓度均不再超标。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对于垃圾渗滤液问题非常重视,一旦发现线索,就是“一盯到底”,直至问题解决。

02重点关注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关于垃圾处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关注的一大重点就是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已有的垃圾填埋场是否超负荷运行?该建的垃圾焚烧厂是否迟迟没有建成?

例如,这次督察组通报的广西和湖南的垃圾案例,主要就是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在广西,督察组指出,广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缺口大,规划的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垃圾渗滤液大量积存,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普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

据测算,2020年广西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9万吨/天,但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仅为2.16万吨/天,而2020年的实际无害化处置量仅为2.09万吨/天。

也就是说,广西每天有0.81万吨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占比总量的27.9%。

广西在《“十三五”广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并且规划新建及续建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45个,新增处理能力1.92万吨/天。

但事实上,截至2020年底,计划新建的45个项目中还有近1/3的项目尚未建成。

以北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原北海市白水塘生活垃圾焚烧厂工程项目)为例,这个项目自2012年6月立项后,一直搁浅至今仍未建成,导致北海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长期超负荷运行。

处置能力的缺口,也给广西现有垃圾填埋设施的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督察组发现,广西目前51座在役垃圾填埋场中,有24座超量填埋,实际填埋量(0.83万吨/天)是设计处置能力(0.46万吨/天)的180%,接近两倍。

在湖南,督察组发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计划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迟迟未建成,应该取缔的小型垃圾焚烧炉长期未取缔,全州生活垃圾处理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据了解,湘西州全州仅有乡镇垃圾转运站9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垃圾收集转运能力不足,导致全州的大多数乡镇生活垃圾只能通过小型焚烧炉来处理,每天数百吨生活垃圾就地焚烧。

2014年前后,根据湘西州的统一部署,各县市相继建成了133座小型垃圾焚烧炉。但是,这些小型焚烧炉普遍没有配套建设治污设施,仅有2座建有简易除尘设施,二次污染严重。

早在2015年,住建部等十部委就发文,要求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小型焚烧炉,湖南省住建厅等部门也多次提出要“逐步取缔”。为此,湘西州计划建设2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但进度严重滞后。

其中,吉首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原计划2017年底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2019年上半年投入运行,但截至目前仍不具备投用条件;永顺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原计划2018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9年投入运行,但目前仅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图为湘西州政府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吉首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019年上半年投入运行,永顺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019年底投入运行

新的焚烧项目建设不起来,导致小型焚烧炉迟迟得不到取缔,二次污染越来越严重。

03垃圾渗滤液问题屡次上榜

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的各起垃圾案例中,渗滤液问题成为屡次被提及的“老大难”。

2019年7月,在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督察组就通报,青海海北州部分垃圾填埋场设置暗管渗滤液直排环境。

2020年9月,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开展,督察组又通报,天津津南区大韩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问题突出。

到了今年,该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来了,督察组又通报,云南省景洪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环境问题突出,本是治污设施却沦为“污染源”。

景洪的问题,主要就是渗滤液处理站形同摆设,部分渗滤液直排污染环境,导致垃圾处理场区内渗滤液“肆意横流”。

督察组调阅景洪市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站运行台账发现,2018年以来,该处理场多次、长时间停运渗滤液处理设施。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0年,三年分别停运231天、172天、160天。

即使不停运,其处理能力也不够。据统计,该处理场渗滤液每日产生量约150立方米,而渗滤液处理站实际处理能力仅为120立方米/日,多余部分只能回喷至垃圾场。

处理不过来的结果,就是部分渗滤液直排污染环境。2021年1月25日,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检查时发现,该处理场部分渗滤液通过填埋区底部防渗膜下的地下水导流渠直接外排,采样结果显示COD浓度超标53.2倍,氨氮浓度也超标了4.3倍。

该处理场渗滤液调节池设计容积3.5万立方米,自2019年以来,长时间高位积存渗滤液。现场检查发现,目前已积存约3万立方米未经处理的渗滤液。

同时,由于处理场自2004年建成至今从未清淤,导流渠淤积严重、功能丧失,部分渗滤液无法通过导流渠正常进入调节池,只能从填埋区顶部溢出。导致场区内渗滤液“肆意横流”,二次污染严重。

垃圾处理场内的渗滤液污染,也带来了周边的环境风险。督察人员表示,该处理场导流渠的废水通过雨水沟排入了澜沧江的支流菜阳河,而导流渠底部呈黑色,就是长期排放超标废水形成的。

此外,本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还通报了广西北海偷排垃圾渗滤液的问题。通报显示,2016以来,北海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在未经任何部门审批同意情况下,私自将垃圾渗滤液转运至工业园区垃圾转运站,利用专门设置的隐蔽倾倒点,偷排至市政管网,五年累计偷排量达53.56万吨。

其中,仅2020年偷排量就高达18.4万吨,而其自身实际处理量仅8.3万吨,性质极其恶劣。

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其2020年的产生量约为700吨/天,而实际处理能力仅为200吨/天。

督察组的通报,极大地推动了问题解决。最新消息显示,北海市委书记蔡锦军在督察现场当场表态,“欠账总要还,早还比晚还好。”“我们一定要系统化、一揽子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据了解,此次被督察的8省区和相关市县均建立了问题整改跟踪调度和盯办督办机制,落实责任单位。各地均表示,将以督察通报问题为契机,引以为戒,举一反三,积极开展同类型问题排查整治,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系统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治理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和各督察组也将对通报问题扭住不放、一抓到底,采取盯办、调度、督办等措施,指导推动地方彻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典型案例丨湖南省湘西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严重滞后小型焚烧炉久未取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部,2021-05-06

2、典型案例丨广西北海等地生活垃圾处理短板明显环境风险突出,生态环境部,2021-04-28

3、典型案例丨云南省景洪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环境问题突出本是治污设施却沦为“污染源”,生态环境部,2021-04-22

4、北海垃圾处理有了时间表,能否如期完成,我们拭目以待,中国环境,2021-05-02

5、企业违法、监管缺位、政府失职深扒云南景洪垃圾处理场为何会沦为“污染源”,中国环境,2021-04-22

6、督察人员三次“光顾”这个垃圾场,副市长当场表了态,中国环境,2021-04-27

7、8省(区)大力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通报问题整改,生态环境部,2021-04-21

© 中国环博会上海展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9585号